石涛,这位以“苦瓜和尚”为号的大涤子,在《青山和雨册》中构建了一场颠覆传统的山水叙事。他笔下的青山,非但非文人画中程式化的符号,更似被解构的视觉密码——峭壁如削的线条与泼墨氤氲的云雾形成张力,峰峦叠嶂的轮廓在雨幕中若隐若现,恰似中国传统山水画被撕开一道裂隙,露出其背后鲜活的自然肌理。
雨,在石涛的笔下成为最叛逆的媒介。当传统画家以细雨营造诗意时,他偏用泼墨将雨幕泼洒成箭矢,直落千丈的雨丝与翻腾的云雾交织,形成一场视觉的暴动。这种对雨意的极端化处理,实则是石涛对“师法自然”的另类诠释——他以画笔为刀,剖开自然表象,直抵其暴烈与温柔并存的本质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石涛将“苦瓜”的禅意注入山水。他自号“苦瓜和尚”,餐餐不离苦瓜,甚至将其供奉案头,这种近乎偏执的象征行为,在《青山和雨册》中化作一种精神隐喻:青山如苦瓜,外有粗粝之形,内蕴清苦之味;雨幕似禅机,既遮蔽真相,又洗练心灵。当观者凝视画中若隐若现的山峦时,恰似在品味一颗苦瓜——初觉涩口,渐觉回甘,最终悟得“苦中作乐”的东方智慧。
石涛的叛逆,更在于他打破了山水画的时空秩序。册页中,细雨蒙蒙与大雨滂沱并置,峭壁如削与峰峦叠嶂共存,这种非逻辑的拼接,实则是画家对“刹那即永恒”的哲学表达。每一幅画都是一次心灵的独白,青山与雨幕,既是自然的写照,亦是石涛内心世界的投射——一个在乱世中寻找精神归宿的僧人,以画笔为舟,渡向永恒的山水之境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